索引號: | hrmzzzxrmzf-2020-01080 | 發布機構: | 桓仁滿族自治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
信息名稱: | 桓仁滿族自治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桓仁滿族自治縣2021年黑土地保護性耕作項目實施方案的通知 | 主題分類: | 政辦文件 |
發布日期: | 2020-11-10 | 成文日期: | 2020-11-10 |
廢止日期: | 文 號: | 桓政辦發〔2020〕50號 | |
關鍵詞: |
桓仁滿族自治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桓仁滿族自治縣2021年黑土地保護性耕作項目實施方案的通知
各鄉鎮人民政府,縣直有關部門:
經縣政府同意,現將《桓仁滿族自治縣2021年黑土地保護性耕作項目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桓仁滿族自治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0年11月10日
(此件公開發布)
桓仁滿族自治縣2021年黑土地保護性耕作項目實施方案
按照《東北黑土地保護性耕作行動計劃(2020—2025年)》、《東北黑土地保護性耕作行動計劃實施指導意見》《遼寧省2021年黑土地保護性耕作項目實施方案》《關于印發本溪市2021年黑土地保護性耕作項目實施方案的通知》文件要求,為切實做好我縣2021年黑土地保護性耕作項目實施工作,確保完成目標任務,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落實新發展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用養結合,以農業供給側改革為主線,以穩中求進為總基調,通過政府與市場兩端發力、農機與農藝深度融合、科技支撐與主體培育并重、重點突破與整體推進并舉、穩產豐產與節本增效兼顧,遵循規律與技術創新、機制創新相結合,逐步在全縣適宜地區全面推行保護性耕作,促進我縣黑土地保護和農業可持續發展。
二、基本原則
統籌規劃,全面推進。科學制定行動規劃,規劃先行,穩步推進,點面結合,示范引導,有計劃有步驟地全面推廣應用保護性耕作技術。
政府推動,市場引導。充分尊重農民意愿,加強政策支持,調動農民積極性。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增強農機社會化服務能力和水平,逐步建立起保護性耕作推廣應用的長效機制。
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注重技術應用的適應性,選擇適于本地區的保護性耕作技術模式和技術路線,完善技術措施,保障保護性耕作補助項目順利實施。
機藝融合,協調發展。注重農機農藝相互融合,強化技術集成,完善措施標準,加強技術培訓,突出示范引領,不斷提高技術應用質量和實施效果。
強化管理,有效落實。建立完善保護性耕作補助項目實施的組織體系、技術體系和監管體系,確保政策落實到位、技術指導到位、監管執行到位、目標完成到位。
三、目標任務
計劃建設鄉級高標準保護性耕作應用基地2個(詳見附件1),全縣保護性耕作推廣計劃面積達到1.3萬畝(詳見附件2)。
四、實施區域和作物種類
在全縣適宜耕作區實施保護性耕作項目,基礎較好、條件成熟的地區可實行整村區域推進。以玉米種植為重點,兼顧大豆、花生、雜糧等旱作作物種類。
五、補助對象和實施主體
補助對象為自愿開展保護性耕作的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實施主體為自愿開展保護性耕作社會化作業服務并具備相應農機作業能力和條件的農機合作社、農機戶等農業生產經營組織,農業生產經營組織的年作業能力原則上在500畝以上;農機戶等個體作業能力原則上在200畝以上,體現規模效應。
實施主體為補助對象代耕作業的,應在農機作業每畝實際作業價格中扣除政策補助部分后與補助對象簽訂議定作業價格和收取作業費用。
六、技術模式和技術要求
重點推廣秸稈覆蓋還田免耕和秸稈覆蓋還田少耕兩種保護性耕作技術類型。具體技術模式和技術要求,各鄉鎮要結合本地實際,參照《遼寧省保護性耕作技術模式和技術要求》實施。各鄉鎮要根據本地土壤、水分、積溫、經營規模等實際情況,因地制宜推廣應用適宜本地區的具體技術模式和技術路線,不搞“一刀切”。要配套完善病蟲草害防治、水肥運用和深松等田間管理技術。在技術模式確定和應用上,要堅持有利于促進高標準高質量發展的基本原則,在符合保護性耕作基本技術質量要求的前提下,盡量增加秸稈還田覆蓋地表比例,增強土壤蓄水保墑能力,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培肥地力;要盡量采取免耕播種,對于需要少耕和必要秸稈處理作業的,要盡量減少土壤擾動,減輕風蝕水蝕,防治土壤退化;要盡量采用高性能免耕播種機械進行播種,提高播種適應性和播種質量;要不斷創新完善、綜合考慮和采取相應配套技術措施,確保播種質量和出苗率。對于高標準保護性耕作應用基地實施地塊,原則上應做到秸稈全量覆蓋還田、免(少)耕播種,地表土壤擾動面不超過30%。根據土壤等情況,可進行必要的深松作業,也可進行必要的中耕作業。
七、作業質量要求
2020年秋季作業實現作物留根茬和秸稈均勻覆蓋地表越冬,根茬和秸稈覆蓋率達到30%以上,不焚燒秸稈,不進行旋耕、翻耕、起壟等整地作業,少動土,2021年春季直接實行免耕播種。針對地表秸稈覆蓋還田量大、積溫低、土壤粘重等情況,為確保播種質量和出苗率,可對播種帶進行地表秸稈條帶作業處理或土壤淺旋少耕條帶作業處理,但不得對全部耕地田面進行作業,以保障保護性耕作技術應用質量和效果。
八、推進方式
采取普遍推廣和典型帶動的推進方式,點面結合,不斷擴大實施規模和面積,不斷提高實施質量和水平。
(一)全面推廣保護性耕作技術應用。以我縣玉米主產區為重點,按照國家及省、市有關規劃、目標任務和本方案等要求,實施作業補助政策支持,在我縣適宜耕作區全面推進保護性耕作技術應用發展。
(二)建設鄉級高標準保護性耕作應用基地。以整體推進鄉鎮為重點,以農業生產經營組織、種糧大戶、農機大戶、家庭農場為載體,以市、縣科研部門和推廣單位為支撐,通過政策連續支持,建設鄉級高標準保護性耕作應用基地2個,打造長期應用樣板和新技術新裝備集成優化展示平臺,示范帶動鄉域高標準高質量保護性耕作應用和發展(建設標準詳見附件3)。
九、政策支持
對保護性耕作實行作業補助政策支持,補助資金實行“先作業后補助、先公示后兌現”。縣農業農村局要規范資金使用管理,做好技術支撐服務費相關支出的合同、影像資料、監測和研究成果等檔案、資料管理,確保有據可查。
十、實施程序
(一)任務下達。按照市農業農村局有關要求,由縣政府提出并下達各鄉鎮2021年目標任務。項目目標任務下達后,原則上不予調整。
(二)項目落實。相關鄉鎮要結合本地實際,制定項目規劃和工作方案,根據縣下達目標任務,將保護性耕作實施面積和高標準保護性耕作應用基地落實到具體實施主體、農戶和地塊。要采取購買服務等方式,擇優確定裝備實力較強、技術應用較好、經營管理規范、社會信譽度高的實施對象承擔作業任務。實施主體要按照與縣農業農村局簽訂的作業合同開展作業。實施主體在自有耕地(流轉耕地)實施作業的,應具有自有耕地或流轉耕地的有效憑證;實施代耕作業的,應具有實施主體與代耕對象雙方簽訂的代耕作業合同有效憑證。代耕作業結束后,代耕對象要對實施主體實施的作業面積、作業質量和作業價格等情況以有效方式進行驗收并簽字確認。
(三)項目核實驗收。縣農業農村局制定具體的核實驗收工作方案,按照作業質量標準和方法要求,組織力量對實施主體開展的作業面積和作業質量進行全面核實驗收。實施主體作業結束后,應向所在鄉鎮提出驗收申請由鄉鎮進行驗收,并提交有關驗收申請材料,內容包括:實施主體與縣農業農村局簽訂的作業合同、自有耕地(流轉耕地)有效憑證、實施主體與代耕對象雙方簽訂的代耕作業有效合同、代耕對象驗收有效憑證等。驗收申請材料不齊全、不完整的,所在鄉鎮可不予組織核實驗收。鄉鎮驗收合格后,縣農業農村局通過聘請中介機構或采取其他方式,適時開展重點檢查。縣農業農村局具體負責作業補助和鄉應用基地項目管理。各鄉鎮要切實履行監督檢查工作職責,加強對本鄉鎮項目實施過程的監督管理,可采取人工核查、第三方核查等方式強化核實驗收和監督檢查工作。
(四)資金兌付。補助資金實行“先作業后補助、先公示后兌現”,經驗收合格并公示無異議后兌付。縣農業農村局負責項目抽查驗收并提出資金兌付申請,縣財政局負責按程序將資金兌付給實施主體。
十一、實施進度
(一)2020年9月1日—11月30日,制定實施方案,各鄉鎮組織落實保護性耕作實施區域和地塊,確定實施對象和鄉級應用基地,完成項目作業合同和鄉應用基地協議簽訂等工作,組織開展秸稈還田覆蓋作業。
(二)2021年4月1日—7月30日,各鄉鎮組織開展春季免、少耕播種作業,完成作業補助項目和鄉應用基地項目建設和驗收工作。
(三)2021年7月30日—9月30日,縣財政局完成項目資金兌付工作。
十二、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縣政府已將推進保護性耕作列入年度工作重點,實行政府負責制,成立由副縣長紀曉東擔任組長,縣農業農村局局長李富貴為副組長,由縣農業農村局副科級領導干部許中俠、縣農業發展服務中心副主任李孝明、各鄉鎮分管農業領導為成員的領導小組(詳見附件4),建立政府主導、上下聯動、相關部門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各鄉鎮要根據本實施方案,按照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的原則,結合實際制定本鄉鎮2021年保護性耕作項目實施方案,明確主推技術模式、實施進度和保障措施等。
(二)加強政策扶持。縣政府將在鄉村振興、糧食安全、自然資源、農田水利、生態環境保護等工作布局中,統籌考慮在我縣適宜區域全面推進保護性耕作。在“渠道不亂、用途不變”的前提下,統籌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深松整地、黑土地保護試點等耕地質量提升相關資金,將秸稈覆蓋還田、免(少)耕等保護性耕作綠色生產方式推廣應用作為優先支持方向,做到實施區域、受益主體、實施地塊“三聚焦”,既同向同力,又各有側重,切實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避免同一類型技術應用補助在同一地塊同一年度疊加實施。
(三)加強技術支撐。各鄉鎮要結合實際創新完善技術措施,因地制宜合理確定技術模式和技術路線,加強農機農藝融合,合理銜接前后作業環節技術應用,加強各級各類技術培訓工作,強化跟蹤指導服務,確保技術應用的適宜性和適應性,確保播種質量和出苗率。要認真制定實施規劃,有計劃有步驟地全面完成規劃目標任務。要保障技術應用的連續性,原則上同一地塊技術應用要連續實施三年以上,保證實施質量,凸顯應用效果。要布局長期監測點,持續開展耕地理化、生物性狀、生產成本、作物產量、病蟲草害、機具裝備及技術適用性等情況的監測試驗工作,促進技術模式和技術應用優化升級。要不斷壯大農機作業服務主體,鼓勵服務組織跨區域開展作業,提高機具裝備使用效率。要充分利用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為保護性耕作推廣應用提供裝備保障。
(四)加強項目管理。縣農業農村局要建立健全相關規章制度,落實工作責任制,加強相關環節風險防控,嚴格項目實施過程管理。要切實加強項目核實驗收工作,對自有耕地(流轉耕地)實施的、作業量大的、有舉報線索或有疑問的要加大核驗力度,堅決防止虛報作業面積、套取補助資金等問題發生。縣農業農村局是項目(包括鄉應用基地)管理的責任主體,要加強項目實施過程的監督檢查工作,切實履行監督檢查職責,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和糾正。要加強資金使用監管,確保專款專用,及時做好補助資金兌付工作。
(五)加強信息公開。縣農業農村局要將項目實施方案、補助資金分配計劃、操作流程以及實施對象確認等信息向社會公開,將實施對象名單、實施面積等相關情況向社會公示。結合項目實施程序和相關工作要求,充分利用村級公示欄等多種有效方式,做好面對基層群眾的信息公開和公示工作,做到項目實施公正、公開、透明,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和群眾監督。
(六)加強宣傳引導。縣農業農村局、各鄉鎮要認真組織動員和部署,積極發揮有關部門以及村委會等基層組織的作用,密切配合,合力做好保護性耕作相關工作。要積極廣泛宣傳保護性耕作的重要意義、技術路線、政策措施等,及時總結成效經驗、推介典型案例、凝聚社會共識,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和輿論氛圍。
附件:1. 2021年全縣鄉級高標準保護性耕作應用基地計劃建設表
2. 2021年全縣保護性耕作項目計劃表
3. 遼寧省鄉級高標準保護性耕作應用基地建設標準
4. 桓仁滿族自治縣2021年黑土地保護性耕作項目工作領導小組組成人員名單
附件1:
2021年全縣鄉級高標準保護性耕作
應用基地計劃建設表
單位 | 鄉級應用基地數量 |
桓仁鎮 | 1 |
八里甸子鎮 | 1 |
附件2:
2021年全縣保護性耕作項目計劃表
單位:畝
桓仁鎮 | 1700 |
華來鎮 | 2000 |
木盂子管委會 | 800 |
八里甸子鎮 | 1700 |
雅河鄉 | 1100 |
普樂堡鎮 | 1000 |
向陽鄉 | 300 |
二棚甸子鎮 | 600 |
沙尖子鎮 | 300 |
五里甸子鎮 | 300 |
黑溝鄉 | 800 |
北甸子鄉 | 700 |
古城鎮 | 1700 |
合計 | 13000 |
附件3:
遼寧省鄉級高標準保護性耕作
應用基地建設標準
為保障保護性耕作應用基地建設質量,鄉級保護性耕作應用基地建設應符合以下標準和條件。
一、建設主體
采取購買服務等方式,選擇裝備實力較強、技術應用較好、積極性較高、經營管理規范、社會信譽度高的農業生產經營組織、種糧大戶、農機大戶、家庭農場承擔鄉級應用基地建設。實施建設主體須具備與建設要求相應的作業、技術等能力和條件。
二、建設規模
耕地要相對集中連片,實施面積不少于200畝。要保障應用基地建設的持續性和穩定性,同一地塊技術應用再連續實施5年以上。
三、技術應用
基地內全部采用秸稈全量還田和免(少)耕播種高標準保護性耕作技術模式,地表土壤擾動面不超過30%。
四、技術保障
以市、縣級科研院所和推廣單位為依托,以適用性為基礎,在模式選擇、技術路線、指導應用、技術培訓、應用效果監測等方面提供技術支撐和保障。
五、建設目標
1. 完善技術應用。明確適宜本區域的保護性耕作主推模式、技術路線和技術措施,制定完善相關技術方案、技術標準、操作規程等內容,有效指導技術應用。
2. 完善技術監測。持續開展耕地理化、生物性狀、生產成本、作物產量、病蟲草害、機具裝備及技術適用性等情況的監測試驗工作,優化技術措施,提升實施效果。
3. 充分發揮示范功能和效果。打造集成果展示、指導培訓、宣傳推廣、技術集成應用于一體的高標準保護性耕作示范應用基地,示范帶動鄉域保護性耕作高標準高質量發展。
鄉級高標準保護性耕作應用基地,須經市級主管部門審定后實施。
附件4:
桓仁滿族自治縣2021年黑土地保護性耕作
項目領導小組組成人員名單
組 長:紀曉東 副縣長
副組長:李富貴 縣農業農村局局長
成 員:許中俠 縣農業農村局副科級領導干部
李孝明 縣農業發展服務中心副主任
欒明鍶 桓仁鎮副鎮長
朱硯良 二棚甸子鎮副鎮長
林 海 沙尖子鎮副鎮長
郭長偉 五里甸子鎮副鎮長
孫述敏 雅河鄉宣傳委員
叢昆鵬 普樂堡鎮副鎮長
劉曉峰 向陽鄉副鄉長
段海東 華來鎮副鎮長
徐 特 木盂子管委會黨工委副書記
湯化巖 八里甸子鎮副鎮長
孔翔楠 黑溝鄉副鄉長
遲明山 古城鎮副鎮長
潘 鳴 北甸子鄉副鄉長
用戶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